曾貴海 (1946-2024)
屏東佳冬人。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胸腔內科醫師,曾任高雄市民生醫院內科主任、高雄基督教醫院副院長,並為開業醫。
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曾任衛武營公園促進會會長、高雄綠色協會理事長、台灣南社社長、《文學台灣》雜誌社社長、台灣筆會理事長、《笠》詩社社長、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文學台灣基金會常務董事等職。
19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除了高醫「阿米巴詩社」的文學活動外,也與文友創辦南台灣第一本文學雜誌《文學界》以及《文學台灣》雜誌,活躍於《笠》、《文學台灣》等南部重要文學刊物。創作語言有華語、客語、台語,手法與題材多元變幻。曾獲1985年吳濁流新詩獎、1998年賴和醫療服務獎、2004年高雄市文藝獎、2016年第20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2017年「第七屆客家終身貢獻獎」、台灣醫療典範獎、2022年「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第15屆Ileana Espinel Cedeño國際詩歌獎,為第一位獲獎的亞洲詩人,並被提名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已出版詩集、詩選集25本,以及論述、自然書寫和歌曲集等作品,總共35本以上。
寫詩,
是人們與世界的對話,
散發期待的光暈。
醫師及詩人曾貴海今(6)日凌晨辭世,享壽78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表示,「對於他的離開,感到很悲傷。」李遠說,曾貴海醫生用他的一生來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和環境保育。台灣的河川、綠地都是他最珍惜的。
客委會今天表示,台灣客家詩人曾貴海榮獲厄瓜多國際詩歌獎(前譯國際詩人獎),是該獎15年來首次頒予亞洲詩人。曾貴海說,能和世界重要作家並列於得獎者行列,是無與倫比的榮耀。
詩人、醫師、社會運動家曾貴海近期出版「四季的眼神」、「再見等待碰見自由」2本詩集,曾貴海10月16日下午於左轉有書書店,參加由玉山社主辦的「《四季的眼神》、《再見等待碰見自由》雙書分享會」,文化部長李永得、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台灣社社長李川信、詩人李敏勇、林鷺、中研院院士魏福全、陳貴賢等人都出席力挺。
02 Jul, 2025
提到「台灣文化」,你會想到什麼呢?是熱鬧的夜市、珍珠奶茶,還是逢年過節的傳統習俗?台灣這個小島,雖然面積不大,卻蘊藏著豐富多元的文化特色。這些台灣獨有特色,不僅是融入台灣生活的日常,更凝聚了屬於我們的「台灣魂」。
02 Jul, 2025
想要體驗高雄的文化地標嗎?那千萬不要錯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衛武營都會公園!這裡不僅擁有世界級的表演場館,還有廣闊的綠地、豐富的在地美食與深厚的歷史文化,無論是欣賞藝文、親近自然還是美食愛好者都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02 Jul, 2025
提起「台灣之光」,你腦中會浮現誰的名字?是在2024年世界棒球賽中獲得冠軍的台灣隊?或是備受世界影展肯定,獲獎無數的知名台灣導演——李安?「台灣之光」這個詞彙似乎無處不在,從新聞標題到街頭巷尾的日常閒聊,它總能點燃一股對於台灣的自豪感。
文學的詩是世界的珍珠,
美夢的源泉。
把海洋還給市民吧
打開碼頭與港口的枷鎖
回到那片被遺忘的家園
聆聽浪濤的傾訴
隨海鳥在藍色海面飛翔
把天空的藍色還給市民吧
讓陽光照亮城市的臉
讓清淨的空氣滋潤人們的肺
把山還給市民吧
讓我們走進大地之母的懷抱
使城市中的生態島嶼
充滿自然生界的合唱
把河流還給市民吧
讓我們日夜思念的水域
貫穿明日的城市
傳送市民的情歌
把街衢還給市民吧
讓城市不再成為鳥籠
流暢的交通連接亮麗的街道
人們走向充滿美學的空間
讓我們一齊來種樹
種一棵棵希望的樹
讓一棵棵開滿愛心的樹
讓長高的花樹
把城市圍成綠色新故鄉
— 1998年12月完成
—《台灣男人的心事》,1999年5月
曾貴海醫師號召許多伙伴共同從事社會運動,橫跨三十多年,唯有堅持。
這些社會運動包括環保、文化資產保存和民主化運動。如高屏溪保護運動、教育改革、客庄社造等。
一九九二年,曾貴海醫師在高雄發起「衛武營公園運動」,開啟「南臺灣綠色革命」環境保護風潮。
一場歷經十八年的公園夢想 衛武營,從軍營變公園
天空 更不是戒嚴區 幾十年來
居民們日夜不停地望天 怒視
汙塵蔽日的高雄 最最自由的煙火
—節錄自 〈煙囪的自由〉 —《高雄詩抄》,1984年8月
衛武營公園運動宣言
「讓孩子們和草,和花,和樹一起成長。 讓相愛的情侶在樹蔭、花草間徜徉。 讓老年人有個地方休息、散步、運動。 讓都市居民有個溫暖的綠色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