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黃翠茂 版權所有|本網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轉載或商業使用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最強懶人包:餐廳美食、交通捷運、都會公園、歷史介紹

02 Jul, 2025

想要體驗高雄的文化地標嗎?那千萬不要錯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衛武營都會公園!這裡不僅擁有世界級的表演場館,還有廣闊的綠地、豐富的在地美食與深厚的歷史文化,無論是欣賞藝文、親近自然還是美食愛好者都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本篇文章將帶各位快速掌握高雄衛武營的交通、推薦美食、必訪景點,以及介紹衛武營的歷史淵源。準備好了嗎?跟著我們一起探索吧!

 

重點寫在最前面:超越台北兩廳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都會公園不可錯過的獨特景點 

為什麼衛武營是來高雄必去的景點?因這裡擁有: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全球最大單一屋頂劇院

  • 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設計,靈感來自於衛武營盤根交錯的老榕樹群
  • 流線型白色波浪屋頂宛如太空船,氣勢磅礴又充滿未來感
  • 為南台灣第一座國際級表演藝術場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一屋頂的綜合劇院體,硬體規格令人驚艷
  • 擁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與表演廳等四大世界級表演廳院

 

衛武營都會公園:南台灣最大的自然生態公園

  • 都會公園占地47公頃,與「壽山」並稱為高雄左右肺
  • 由原本嚴肅剛硬的軍事用地,轉型而成的綠意空間
  • 結合共融遊樂場、湖景與百年榕樹群等,成為親子踏青與熱門打卡地點

 

不管是想欣賞國際級藝術演出,漫步都會公園,享受自然美景,還是品嚐衛武營的餐廳美食,這裡都能一次滿足多重需求。接下來,讓我們深入了解高雄衛武營的交通、景點與美食推薦吧!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都會公園怎麼去?除了高雄捷運,我們還可以...

如何前往高雄衛武營?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位於高雄市鳳山區,與都會公園緊緊相鄰,交通選擇可是相當多元又便利。以下詳細整理前往衛武營的交通資訊,包含高雄捷運、高鐵、台鐵、公車,以及自行駕車等方式,幫助大家輕鬆抵達。

 

  • 搭乘高雄捷運

搭乘高捷至捷運衛武營站是最直接方便的交通選擇,可從6號出口出站,步行約2分鐘到達正門。不論從小港機場、台鐵高雄站、高鐵左營站(紅線至美麗島站轉橘線)或其他捷運站出發,都能輕鬆銜接,省時又經濟。

 

  • 搭乘高鐵

從高鐵左營站出發,搭乘高雄捷運紅線至美麗島站(約13分鐘),再轉乘橘線至捷運衛武營站(約9分鐘),下車後從6號出口步行約2分鐘,即可抵達衛武營正門。

 

  • 搭乘台鐵

搭台鐵至高雄火車站,再搭乘捷運紅線至美麗島站(約3分鐘),再轉橘線直達捷運衛武營站(約9分鐘),出站後步行數分鐘即可到達。

 

  • 搭乘公車

若想搭乘市區公車前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有兩個公車站可選擇,分別是: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三多路)站:可搭乘11、52A、70號公車

        建軍站(捷運衛武營站):可搭乘11、50、52A、53、70、73、87、88、248、橘7A、橘7B、橘8等多班公車

 

  • 自行駕車

若攜帶行李或家庭旅遊,可選擇自行開車。南下可走國道1號,中正交流道下後左轉鳳山方向,沿中正一路至國泰路二段右轉,進入慢車道即可抵達。北上則從三多路交流道下,右轉鳳山方向後直行三多一路。衛武營備有充足停車位,停妥後可輕鬆遊覽文化中心與都會公園。

 

必玩重點(一)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介紹&熱門拍照打卡點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由荷蘭建築團隊以衛武營老榕樹群為靈感設計,採用當地材料打造而成,以獨特的無圍欄設計為亮點,讓空間更具開放性。其中,全天開放的榕樹廣場使民眾能自由出入,自在享受藝文環境。通透的建築設計不僅讓空氣流通,更將劇場與日常生活巧妙融合,營造出和諧共融的空間氛圍。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必拍打卡熱點,捕捉藝術與建築之美

  1. 榕樹廣場|自然與建築交融

全天開放的通透空間,屋頂延伸設計,與有如樹穴般的連續曲面空間,展現出獨特的自然建築美學。

 

  1. 波浪屋頂|科幻感十足的流線設計

從不同角度捕捉流動線條,白天展現未來感,夜晚燈光投射更添氛圍,是社群平台上的熱門拍攝點。

 

  1. 音樂廳內部|亞洲最大管風琴與葡萄園式座席

官網每月1日都會公布下個月開放廳院參觀的日期,可預約報名,享受近距離欣賞壯觀的管風琴,圍繞舞台的葡萄園式座位設計,讓不同高度位置的觀眾,都能感受頂級音場魅力。音樂廳的聲學設計,對於管風琴及交響樂的音樂表現,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設計之一。

 

  1. 戶外劇場|夜景拍攝首選

特殊的戶外劇場,座落在建築南側,比鄰衛武營都會公園。是觀賞夕陽絕佳視野,夜晚燈光點綴,與都會公園草坪無縫相連,捕捉絕美的高雄衛武營獨特夜色。

 

必玩重點(二)高雄衛武營都會公園 介紹&熱門拍照打卡點

衛武營都會公園-高雄的城市綠肺

衛武營都會公園位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旁,占地47公頃,是高雄市最大的都會綠地,被譽為高雄的「綠色之肺」,爭取建立之初也曾被稱為「綠色之夢」。


這片公園原為軍事新訓中心,如今轉型為生態豐富的休憩空間,園區內擁有湖泊、共融遊戲場與百年榕樹群,適合親子遊玩、情侶約會與戶外踏青,場館不定期舉辦活動,例如「2025高雄兒童藝術節-樂高雄」活動,將衛武營打造成樂高主題樂園。公園內保留了部分軍營時期的建築遺跡,與周圍自然景觀相互呼應,呈現歷史與現代交織的獨特風貌。

 

衛武營都會公園不可錯過的必拍打卡景點
 1. 自然步道|榕樹交織的林蔭大道

由百年榕樹、植被交織而成的綠色步道,陽光穿透樹葉灑落而下,不論是捕捉陽光灑落的氛圍,或是逆光拍攝展現剪影效果,都各有不同美感。

 

  1. 湖畔景色|倒映藍天樹影

衛武營都會公園內建有2座人工湖,分別為大型的「北湖」與較小的「南湖」。平靜湖面倒映藍天與樹影,隨手一拍就是明信片畫面。

 

  1. 共融遊戲場|親子同樂的活力樂園

色彩繽紛的遊樂設施,專為3至12歲孩童打造,提供安全又有趣的遊玩空間,最適合捕捉親子同樂的溫馨畫面。

 

必玩重點(三)高雄衛武營餐廳推薦列表:這3間美食不吃可惜

遊覽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衛武營都會公園後,當然要體驗一下衛武營的餐廳美食,餐點風格選擇多元,從輕食到精緻料理應有盡有喔!

 

衛武營餐廳推薦:潮台菜

  • 餐廳特色:潮台菜以「破除傳統台菜框架、引領潮流創新台菜風格」為理念,將經典辦桌菜轉化為精緻單人份餐點,不論是個人享用或多人聚餐都十分適合。主廚阿慶師以師承三代總舖師傳統,融合古早味與現代創意,呈現獨特台式風味。
  • 餐廳位置: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1F(近音樂廳)
  • 聯絡電話:07-710-9898
     

衛武營餐廳推薦:興趣 x simtree咖啡店

  • 餐廳特色:興趣 x simtree 位於衛武營三樓樹冠大廳,以「科學×灌溉×食物」為品牌理念,提供手沖咖啡、輕食與甜點。店內設計簡約現代,搭配戶外木棧區,營造慵懶氛圍,適合放鬆休息,所有食材強調新鮮與透明化製作,是文青與咖啡愛好者的打卡熱點。
  • 餐廳地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3F(樹冠大廳)
  • 聯絡電話:07-740-6988

 

衛武營餐廳推薦:也是味商行

  • 餐廳特色:隱身於衛武營旁巷弄中的靜謐咖啡館,在懷舊氣息中又注入了現代的活力。店內不僅有老闆親自烘焙的香醇咖啡、每日手作的甜點,還有早午餐、義大利麵與燉飯等美味料理,以及客製化咖啡烘焙服務。不論是午茶時光、小聚聊天,或是想品味生活,這裡都是值得造訪的理想選擇。
  • 餐廳地址:高雄市鳳山區凱旋路344巷7號(近衛武營都會公園)
  • 聯絡電話:07-767-1365

 

同場加映:從軍營到都會公園!衛武營轉型背後的歷史英雄 詩人醫師曾貴海

衛武營歷史可追溯至清朝,當時此處稱為「下埤頭」,已是當時的軍事要地。日治時期衛武營則為志願軍的新訓中心與後勤基地;在台灣從日本手中交還給國民政府後亦是南台灣的軍事重地,並正式命名為「衛武營區」,至此確定「衛武營」之名。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軍備需求降低,衛武營開始面臨未來的規劃爭議,其命運一度懸而未決,直到一位關鍵人物——曾貴海先生,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命。

 

曾貴海先生是高雄在地人士,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醫師與詩人,更是一位深具社會責任感的行動者,長期關注衛武營的發展。他在1992年成立「衛武營公園促進會」,號召當時的有志之士,透過公民論壇、座談會與政府協商,闡述將衛武營轉型為生態公園與文化空間的願景,前文提到衛武營公園在爭取建立之時,被稱為「綠色之夢」,便是發生於此。這場運動被後人稱為「南臺灣綠色革命」,不僅改變了衛武營的命運,也成為台灣環境運動的典範。

 

經過多年努力,衛武營都會公園在2006年開始動工,過程中保留了園區內百年榕樹群等自然資產,並於2010年全區完工,成為南台灣最大的自然生態都會公園。與此同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建設也在曾貴海先生等人的願景下逐步實現,於2017年竣工,2018年10月13日正式啟用,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屋頂劇院。這段從軍營到都會公園,再轉化為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轉型史,象徵市民意識與城市再造的覺醒,更帶動台灣表演藝術的發展,也見證了高雄從工業城市走向文化之都的蛻變。


如今,衛武營已從昔日的軍事用地蛻變為高雄藝術文化與自然永續的發展重鎮,吸引無數遊客與藝術愛好者前來。曾貴海先生以他的遠見和堅持,促成了這場轉型,歷經十八年的綠色之夢,美夢成真,改換了高雄的環境面貌,加深了這座城市的文化藝術底蘊。他曾說:「一個人完成不一定會快樂,大家一起做才能改變社會。」,他於2024年8月與世長辭,但其貢獻將永遠鐫刻在衛武營的綠蔭與舞台之間。

 

照片來源:2024年,衛武營公園促進會兩任會長,曾貴海與盧友義(右)於衛武營公園合影。/蔡幸娥攝影